在当下的内容战场上,品牌和年轻人之间的“链接”正在被重新定义——不再是争抢注意力的表演,而是“靠近”“维持”“理解”的情绪对话。
Snapchat近日发布的重磅报告《The Snapchat Generation》,对全球9亿年轻用户的行为数据、内容偏好与表达方式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份报告不仅是一份平台洞察,更是一面映照年轻社交文化的“行为镜子”。(完整报告可在文末下载查看)
它让品牌意识到:从中国年轻人热衷的“续火花”,到Snapchat上“Snap-Yap-Repeat”的交流节奏,全球年轻人其实在用极其相似的方式维持社交温度。对出海品牌而言,理解这种“低烈度、强黏性”的社交习惯,已成为打入年轻人社交语境的前提。
01 越模糊,越真实:Lo-Fi内容成为共情密码
Snapchat世代热爱“糊”的内容,不是因为不讲究,而是因为糊代表真实,真实就是安全感和信任的前提。
报告显示,仅2024年一年,带有“blurry(模糊)”关键词的AR滤镜被观看超过32亿次。与此同时,近80%的用户表示,Snapchat是他们“最能做真实自己的地方”。
在他们眼中,床头自拍、糊图、美食吃到一半的照片,都不再是“不合格内容”,反而是“我真实状态的证据”。
品牌策略:放弃精修、迎接原生感。品牌要主动展现“真实侧”,用生活化、随手拍、甚至“粗糙感”做内容,用“不完美”创造信任感。比如功能饮料品牌Celsius就通过内容“不设剧本”的方式快速积累百万粉丝,他们的视频常常像“朋友碎碎念”,而不是“产品广告”。
02 “续火花”的全球版本:语音+碎片,构建陪伴型社交
在Snapchat上,年轻人不是在“高强度社交”,而是在用低烈度碎片对话,持续“续火花”。
他们每天会在平台上聊天8800亿条、语音时长超17亿分钟,2025年第一季度的语音消息更是高达25亿条,比去年多出了6.5亿。

这些交流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在吗?”、“刚买奶茶了”、“有点烦”……它们像一根根细线,维系着人和人之间的情绪温度。国内流行的“续火花”说法,在这里有了全球共鸣。
品牌策略:与其输出“内容”,不如制造“回应的欲望”。用轻松语气、表情化语言和真实生活场景,让品牌内容像朋友的一句废话,而不是营销的金句。让年轻人感觉:“这条内容懂我,不装。”
03 消费是“群体运动”:购物前,先发个Snap问问大家
Snapchat正在成为年轻人的“群体购物助手”。
92%的日活用户在购物过程中,会与朋友分享照片、发消息征询意见;他们习惯用Snap记录挑选瞬间、征询建议、对比样式,这是一种“社交式消费决策链”。在这条链路中,品牌并不是终点,而是“过程的陪跑员”。

品牌策略:不要只思考“如何促成购买”,更要思考如何融入犹豫时刻。可以用内容再现“选择困难”“跟朋友商量”“纠结中”的购物心情,让品牌成为“帮忙做决定”的熟人角色,而非强推信息的陌生人。
04 表达身份,也是一种“进行时”
在Snapchat,每个人的身份都在不断“刷新”。
报告指出,2025年Q1,平台上用户平均每月更换数字穿搭110M次,Snap地图(Snap Map)使用次数超过10亿。很多人用它不是看朋友在哪,而是看看今天这个城市还有什么值得探索的地方。

品牌策略:品牌不需要“一成不变”的视觉人设,而是应该根据用户情绪、热点变化,展现灵活多面的表达能力。鼓励创意切换、情绪跳跃、表达方式的“人格化”,才是融入Z世代表达方式的正确姿势。 即使是快餐厅Taco Bell也曾因为在Snap地图上设立品牌地标,两周内获得超10亿次曝光,不是因为“强推优惠”,而是因为他们刚好出现在“年轻人正探索的地方”。
05 创作者不是“带货工具人”,而是品牌语言的“翻译官”
报告最后一个核心洞察指向内容创作者的新角色:不是输出KPI,而是翻译品牌价值的“语境构建者”。
在Snapchat,头部创作者每天分享75+条实时内容,他们以“朋友口吻”分享生活,受众对其内容的信任度远高于其他平台。数据显示,他们创造的内容提升品牌好感度的能力,是其他平台的10倍。

品牌策略:找那些真正“玩得像用户”的创作者,与他们共创日常内容、情绪内容、真实表达。他们不是“工具人”,而是“语境创作者”——能把品牌语言,翻译成熟人对话的一部分。
结语
从“blurry自拍”到“语音碎片”,从“群体购物”到“身份切换”,再到“创作者翻译”,Snapchat报告描绘出一种“真实-熟人感-微表达-强连接”的社交生态。这与我们在中国看到的“续火花文化”如出一辙。
品牌需要知道的是,在这个情绪优先的时代,续火花不是年轻人的社交消遣,而是他们建立连接的底层逻辑。对品牌来说,如果你不参与这场火花延续,你就无法进入他们的朋友圈。(完整报告可在下方下载查看)
本文由 @OneSight品牌出海 原创发布于奇赞,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采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奇赞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