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这样一个系统性的战略框架,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短期增长。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 —— 跨境儿童玩具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单品类到全品类的扩张路径。

这次的分享内容跟以往有点不一样,我们把品类视角聚焦得更细了。这是我们团队通过长期市场跟踪和案例积累,最终提炼出的一份深度研究报告,内容非常有价值。

为什么选这个话题呢?因为我们发现儿童玩具这个赛道里藏着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从行业壁垒到市场机会,从单品突破到品牌建设,再到最后怎么构建完整的产品矩阵,每一步都大有文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

  • 跨境企业在儿童品类增长面临的挑战;

  • 儿童品类的战略选择;

  • 单品类到全品类的扩张路径;

  • 战术层面上如何落地?
帮助大家了解儿童品类的增长逻辑,掌握品类扩张的方法论。
以下内容为5月直播内容整理,仅选部分可公开内容进行报道。

01.

儿童玩具赛道的商业终局是 「品类即品牌」 

虽然大家在儿童玩具行业深耕多年,肯定有自己的成功方法论,但是如果想更上一层楼的增长,仅凭个人经验来判断下一步企业的方向,这种方式会无法支撑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企业需要摒弃单纯依靠主观判断的决策方式,转而建立专业化、科学化的决策体系,以支持整体战略规划和部门执行落地。

成功的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战略团队中约50%的人员专门负责数据洞察工作。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为什么?因为只有建立在数据化全面商业洞察基础上的战略决策,才是科学的、可靠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型企业都在重点培养和扩充自己的数据洞察能力,因为这已经成为企业制定正确战略决策的基础保障。

很多企业对战略问题的理解往往过于简单,认为战略就等于增长,增长就等于开发新品。

比如我们接触到一个做玩具的客户,年销售额接近4亿,他认为战略选择无非两条路:

1. 要么将现有玩具产品做成品牌;

2. 要么开发其他玩具品类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战略思维?
真正的战略,是要通过深入的行业洞察,找准发展方向,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扩张。
战略不是简单地设计logo或想slogan,而是要通过系统性的行业研究,找准方向,合理分配资源,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要明白行业选择的重要性,不同行业的驱动因素完全不同:
1. 文具行业特点:
  • 需要多SKU策略(多sku才能多占据渠道);

  • 要求全渠道覆盖;

  • 品牌重要性相对较低。
2. 儿童玩具行业特点:
  • 重点是打造品类第一的品牌(品类即品牌);
  • 早期不需要太多SKU;
  • 品牌建设至关重要;
  • 渠道准入要求高。

以儿童玩具行业为例:
  • 渠道依赖度极高;
  • 主流渠道(如沃尔玛、Target、山姆会员店)通常每个品类只选一个品牌;
  • 要想获得渠道认可,必须在细分品类中建立最强品牌认知;
  • 一旦获得多渠道准入,就能实现规模化增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儿童玩具行业的商业终局是“品类即品牌”。

行业选定后需要想明白的关键问题

如果一旦确定了要深耕儿童玩具行业,我们还需要想明白几个关键问题:

1. 我们的品牌定位是什么?

2. 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

3. 产品矩阵如何规划?(这个品牌针对核心用户群我们还能延展多少产品?)

4. 用户年龄段如何拓展?

比如说,如果我们现在的产品是面向3-5岁儿童的水拓画,那么随着这些孩子的成长,我们是否能开发更多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实现用户的持续转化和复购?这就是一个品牌需要思考的长期发展战略。

那么接下来,我们举一个国内儿童品牌mideer的例子,看看他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战略的。
图片

mideer在2024年销售额为10-15亿人民币。他在2019年,以水拓画打爆品类,成为该品类的第一名,在水拓画行业是绝对的“品类即品牌”,你只要想到水拓画就一定会想到mideer。

mideer在此基础上,他们没有简单地选择把这个水拓画单品品牌化或开新品,而是深入分析了文具行业和儿童玩具行业,这两个行业的特点,最终选择深耕儿童玩具行业。

mideer的完整战略体系:

首先,他们准确判断了行业属性,明确了在儿童玩具行业中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投入了相应的资源。
其次,他们清晰地定位为”儿童益智美学”品牌,确定了目标用户群是关注艺术教育的家长和孩子。
在此基础上,他们规划了系统的产品矩阵,从水拓画起步,逐步扩展到拼图、磁力积木等品类,并按照年龄段(0-3岁、3-5岁、5-6岁、6-12岁)有序扩张用户群,最终延伸到STEAM教育领域。
这个过程展示了完整的战略规划:从行业选择、资源投入、品牌定位,到产品体系设计、渠道布局,再到具体的组织执行,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这样一个系统性的战略框架,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短期增长。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02.

「品类即品牌」成功案例解析

那么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成功的儿童玩具品牌案例,之后再讲什么是“品类即品牌”以及为什么儿童玩具的商业终局是”品类即品牌“,大家会更有感触。

NUGGET 玩具沙发  $2.3亿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NUGGET 创立于2014年,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2024销售额超过2.3亿美金,并且仍然在不断地增长。在2020年和2021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制造公司。

NUGGET的核心产品是一种可自由组装、移动的模块化沙发(价格区间在229-279美金),让孩子们能够根据想象力创造各种造型,希望可以通过创造有趣的家居用品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在发展初期,这个品牌面临两个战略选择:是选大件家具行业(产品本身属于家具类)还是转向去选儿童玩具行业?是重点发展品牌还是渠道?

虽然大家看到现在NUGGET很成功的做到了2.3亿美金,但是其实它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挣扎的。

NUGGET 在初期选择了大件家具的行业定位,并且最初的核心用户定位选择的是大学生。

错误的定位:大学生

我们对NUGGET的2015至2022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后,发现品牌最初2015-2017年选择的人群定位是大学生,品牌定位是大学宿舍沙发。

NUGGET的沙发可折叠、拼接,既可以当床,也可以当沙发,非常舒适、轻便。以常理来说大学生应该很乐意买来放在宿舍才对啊?

虽然大学生的人数多,但是这个人群并不刚需,市场可替代产品多,并且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普遍很低,绝大多数的学生收入其实都是靠家庭或者助学贷款。55%的本科毕业生都有助学贷款,毕业时平均会背负 28,400 美元的联邦和私人债务。所以不可能为非刚需产品花费太高的价格,导致销量停滞。
图片
正确的定位:自闭症儿童家庭

之后NUGGET改变策略,讲行业定位转变为儿童玩具沙发,重点关注到感官失调、自闭、对抗性反抗障碍以及唐氏综合症的这类病患儿童。

但是这个用户定位精准也并不精准,因为病患儿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定位,包含很多人群。最主要有两个分支,一是孩子的大脑发育障碍;二是孩子的运动发育障碍。

所以NUGGET选择的品牌定位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玩具沙发。因为相比于运动这个定位,父母愿意为孩子的“创造力”买单,愿意支付的金额更高,转化率也更好。

NUGGET的核心用户选择了自闭症儿童家庭,这些孩子最需要康复的是语言交流能力。

图片

破圈之路:双胞胎、多孩家庭,推从蒙特梭利教育

NUGGET并没有固步自封仅限于自闭症儿童,我们抓取了他2019-2022年的数据,发现他目前的人群定位是双胞胎、多孩家庭,大部分儿童的年龄在1-3岁。

这些家庭的家长职业为幼儿老师或小学老师,非常推崇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氏教育。

图片

为什么多孩家庭对这个产品是刚需人群呢?

因为带娃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特别是1-3岁的孩子正是闲不住,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年纪,这个沙发可以让孩子自己玩耍,减轻家长的负担。

其次蒙特梭利教育它非常重视孩子在独立实践中自我学习能力,这样一款能爬能搭建的沙发非常符合其教育理念。

核心用户画像如下图。

图片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以及他的统计学信息。

图片

蒙特梭利教育方法是一种针对儿童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自然兴趣和活动,而不是使用正规的教学方法。蒙特梭利课堂强调实践学习和发展现实技能。它强调独立性,认为儿童天生渴望知识,能够在充分支持和充分准备的学习环境中开始学习。
全美蒙特梭利学校约为3000所,有1,047,032名蒙特梭利的老师,平均年龄为42岁,老师的平均薪资为49,026美金。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5周-3岁。
这群人的消费力也是非常高的,首先美国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平均学费是每年1.2万美金到1.5万美金,比美国传统幼儿园的费用的4500美金到1.3万美金要高很多,并且蒙特梭利的小学学费也比较高,每年平均为3.5万美金。
营销亮点:模式化、低成本、高效批量合作KOL

NUGGET成规模成体系的合作了大量的KOL,主要是K12的老师。老师这个用户群的影响力和势能特别大,是我们常说的“势能用户”:在专业领域有权威,也有自己的传播圈子。

但是合作难度也很高,毕竟老师对学生和家长的公信力很高,不能乱推荐产品。

所以为了可以有效、持续的和众多老师KOC保证合作,NUGGET 固化了一个合作模式:The More You Nugget 捐赠计划。

图片

NUGGET在生产中会有残次品,他们将残次品们称为Nugget 宇宙中的雪花:美丽而独特,但都略有不同的缺陷。这些产品不符合Nugget严格的保修标准,但仍然可以完美地弹跳、拼搭并使用。

NUGGET将这些残次品捐赠给全国社区中一些最重要的社区领袖和儿童权益倡导者:公立学校教师,并且教师必须在美国公立学校工作(幼儿园至小学五年级)。

一般让教师测评产品,难度很大,因为太商业,这个活动的优势是可以长期的和老师保持合作:

1)理念非常好:支持孩子们的教育,是慈善性质;

2)环保:残次品再利用,所以众多老师非常乐意参与,并且在社媒分享这一活动。

私域亮点:用FB群组完成私域运营

在儿童玩具行业,私域流量和复购特别重要,因为家长对品牌的信任度和依赖度都很高。

NUGGET非常适合做私域流量运营,因为其复购高、单次购买客单价高,所以用户LTV(终身价值)非常高,在600美金以上。这种类型的产品就需要重视私域流量运营。

NUGGET选择了FB群组去承接私域。FB群组里新老用户各占一半,目的有两个:

1. 维持老用户的活跃度,提高产品使用频率,提高复购(很多用户分享的创意搭建都是使用多个沙发组装而成的,用户晒图有助于只购买一个的用户再次购买)。

2. 用老用户的内容给新用户种草拔草,完成售前咨询。

图片

当新用户出于好奇刚刚接触NUGGET时,群组里大量真实的用户晒图和分享使用心得,有助于完成新用户转化。
总结
通过NUGGET这个案例,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了行业选择的重要性。
要通过深入的行业洞察,判断行业属性,找能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因为不同行业的驱动因素完全不同:
1. 家具赛道特征: 
  • 供应链驱动 ;
  • 以功能价值为核心 ;
  • 渠道依赖度高 ;
  • 品牌溢价空间有限 ;
  • 终局:规模化竞争 。

2. 儿童玩具赛道特征: 
  • 以情感价值为核心 ;
  • 社交传播属性强;
  • 品牌溢价空间大;
  • 终局:品类即品牌。


03.
什么是「品类即品牌」? 

今天我们的全文内容出现了很多次“品类即品牌”这个词,也举个很多个例子说明,那么大家真的理解什么是“品类即品牌”的含义吗?

可能就有读者要回答了:

“品类即品牌这个战略这么好用,我是做收纳用品行业,我也可以直接用喽?

“感觉不适合已经有巨头存在的行业,比如我是卖方便面的,我想占领方便面的品类,那我怎么比得过统一、康师傅这些巨头啊?”

“品类即品牌”的定义

1. 什么是“品类即品牌”

品类即品牌是一种战略定位,通过重新定义品类或创造一个新品类,并通过市场营销活动将品牌名与产品品类紧密结合,使品牌成为该品类的同义词甚至代名词(如搜索=百度、积木=乐高、创可贴=邦迪),最终形成“买这个品类=买这个品牌”的认知霸权。

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牌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品牌策略。 

品类即品牌指的不是这个品类下这个品牌是最优选,而是达到认为你就是这个品类的唯一的效果。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2. “品类即品牌”的定义

1)核心特征:心智垄断:消费者产生需求时,品牌成为首选。(如选购时尚娃娃,消费者优先想到 Barbie;买泡沫枪,Nerf 是第一选择)品牌通过长期营销和独特体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主导,简化购买决策。 

2)细分市场的统治力:在所属品类拥有高市场份额,与竞品差距大。像 LEGO 掌控 60% 全球玩具积木市场,Hot Wheels 占全球合金车玩具市场 55% 份额,竞品难以突破其市场封锁。 

3)掌握品类标准制定权:成为品类标准制定者,产品特性成为行业参照。例如 Play-Doh 无毒配方成为彩泥安全标准;LEGO “凸点嵌合系统” 定义积木拼搭规则,确立品牌在品类中的权威地位。 

  • 常见误区:所有赛道理想的状态都是做品类即品牌,做品牌是所有行业的万能钥匙。
但是不同的行业有不同驱动因素,不能用“品类即品牌”来一概而论,比如3C行业品牌虽然重要但非增长核心、收纳用品行业渠道为王。
3. “品类即品牌”衡量标准
  • 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

  • 与第二、三名形成明显断层;

  • 品牌名称可以替代品类名称。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04.

为什么儿童玩具行业的成功策略
是“品类即品牌”?

为什么儿童玩具行业的成功策略是“品类即品牌”?

那么我们前面也反复提到了,不同的行业有不同驱动因素。“品类即品牌”这个策略是儿童玩具行业特点决定的。

1. 儿童玩具行业特性:市场高度细分化,使得建立“品类即品牌”成为必然选择。

市场高度细分化,0-12岁各年龄段都有不同需求、功能、场景、教育理念各不相同。所以每个细分品类都能孕育出一个”品类即品牌”(如:水拓画= mindeer,变形金刚 = Transformers)

2. 儿童行业的特性:对教育价值与安全性的需求驱动品牌化进程。

3. 儿童赛道和宠物赛道的共性: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决策高度依赖品牌信任,使得品牌化成为必然进择。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市场现状:成功品牌-“品类即品牌”策略的普遍性
从美国TOP8儿童玩具品牌的市场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成功品牌都占据了不同的细分品类。这与其他行业形成鲜明对比:
  • 服装行业:TOP品牌可能都集中在女装或男装;
  • 3C行业:头部企业可能都在做耳机、充电器等同类产品。

但在儿童玩具行业,每个头部品牌都是某个细分品类的第一名。这也印证了”品类即品牌”的特点:在每个细分品类中,第一名独占鳌头,二三名难以分得太多市场份额。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乐高(LEGO)如何成为”品类即品牌”的典范。

1. 乐高(LEGO)的品类即品牌战略

乐高(LEGO)创立于1932年,以其创新的拼插积木系统为核心产品,致力于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其品牌使命是“启发并培养明日的建造者”

 1)市场份额角度:掌控 60% 的全球积木玩具市场
图表显示 LEGO 2024 年占据全球积木玩具60% 市场份额,全球销售额达 107.6 亿美元,远超其他品牌 ;

2)竞品角度:无第二梯队,竞品难以破圈
第二品牌 OXFORD 市场占有率仅 0.48%,销售额为 0.6 亿美元,与 LEGO 的规模差距高达 179 倍 ;

3)用户心智角度:成为“积木”的代名词
搜索趋势图中,2004–2025 年全球范围内,“lego”的搜索热度远远高于“bricks”(积木泛称),且差距持续扩大。

4) 积木玩具市场声量角度:断层第一,无可匹敌

根据市场调研打分,LEGO 市场声量得分高达 10.00 分,而第二名 OXFORD 仅为 4.91 分,相对竞争优势达 50.9%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5)乐高(LEGO)“品类即品牌”总结: 

与其在现有品类中争夺市场份额,不如重新定义赛道规则。

乐高之所以能成为品类即品牌,是因为它不仅开创了“标准拼搭积木”这个新品类,更通过系统化、IP化、教育化、多代际渗透等手段,不断强化用户心智,把品牌名变成了品类名,最终成为这个品类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05.
对儿童玩具卖家的建议:
如何运用“品类即品牌”策略取得成功
如何去做“品类即品牌”?
 
  • 儿童玩具赛道需要在用户心智中占领清晰的品类定位 ;
  • 品牌名称要和品类挂钩,建立“品类=品牌”心智 。

“品类即品牌” 是通过精准品类定位,在家长心智中建立 “安全 / 教育 / 情感” 等核心价值的锚点,从而在细分市场中构建竞争壁垒,最终实现 “买品类 = 买品牌” 的认知垄断。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今天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品类即品牌”的内容,但企业增长的核心还是要回归到最正确的战略思维: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

战略研究的三个关键点:
1. 找准行业驱动因素;
2. 明确商业终局;
3. 确定投资方向。

只有先把这些战略层面的问题想清楚,后续的战术执行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在内容结束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聊在企业发展中商业洞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从市场实践来看,众多跨境企业从5000万、1亿增长到10亿、百亿的过程中,关键的差异并非在于爆品开发、运营能力、供应链掌控或团队组织等基础商业认知能力,而在于是否能够系统化、科学化、有节奏地把握市场机会、产品机会和营销脉搏。

以Instar360为例,其从3C配件起步,逐步转型至全景相机,再到进军运动相机市场

每一个战略节点的选择都极为精准,不仅准确把握了市场趋势拐点,更在资源投入、组织建设、壁垒构建等方面都做出了清晰合理的规划和精准的执行。

这体现“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的战略思维,每一步决策都建立在全面深入的分析基础之上。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跨境企业面临着:
  • 广告成本持续攀升(成本提升200%+);
  • 决策链路日益复杂;
  • 竞争维度不断提升;
  • 运营难度显著加大。

市场特点转变:
  • 过去:简单查看亚马逊数据即可找到机会;

  • 现在:需要多维度分析和深度洞察。

当前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企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关键在于打造系统化的商业洞察能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全面的市场信息体系,扩大战略视野,提升市场判断能力,从而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突破企业成长瓶颈。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下面给大家讲一下给我们印象非常深的一个中国企业案例。

Vevor:数据洞察驱动增长的典范

Vevor作为上海MRO领域的隐形冠军,Vevor目前已达到150亿的销售规模。
在2021年,当其亚马逊业务达到30亿规模时,公司开始在深圳建立独立站团队,同时配备了初步的市场洞察部门。随后,当独立站业务同样增长至30亿规模时,公司果断从阿里巴巴引进了100多位数据洞察人才,组建了专业的数据洞察部门。
商业洞察体系的三个层级

1. 为什么需要系统化的商业洞察?

当企业开始规模化扩张时,科学化的商业洞察变得尤为重要。

虽然很多企业都有渠道研究、行业研究、个案研究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团队,但我们需要从需求维度来理解商业洞察的层级体系。

2. 商业洞察研究方法论:从战略、战术到执行的三层分析体系

1)战略层级:钱花在哪?从哪赚?

  • 洞察需求维度:趋势机会、能力建设和ROI;
  • 核心关注点:企业发展/业绩增长;
  • 洞察如何解决:机会洞察+商机研判+战略推演;实时、全面、精细颗粒度的商业情报支持。

2)战术/策略层级:资源怎么分配?模式怎么构建?团队怎么协同?

  • 洞察需求维度:产品体系架构、品牌矩阵模型、营销流量模型、组织财务与业务模型;

  • 核心关注点:成功模式、模式规划与落地;

  • 洞察如何解决:大量对标案例拆解,获得行业Benchmark+成功路径。

杜绝主观判断的决策方式,要站在巨人肩膀上获取商业认知,而非从零开始。

3)执行层级:活怎么干?动作怎么落实?结果怎么拿到?

  • 洞察需求维度产品创新点、营销创新点、广告创意、网红合作、战内站外优化、营销活动落实;

  • 核心关注点创意、点子、方向的实施方法;

  • 洞察如何解决海量数据抓取+研究分析,制定详细执行清单。
跨境儿童品类的十倍增长方法论:从单品类到帝国
3. 层级划分的重要性
正确识别问题所属层级至关重要,要避免:
  • 将战略层面问题降级到战术层面分析;
  • 跳过战略直接分析战术;
  • 混淆不同层级的分析方法。

核心原则: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

商业研究应该遵循从战略到战术再到执行的逻辑顺序推进,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商业洞察的核心不在于简单决定是否做品牌,而是通过系统研究,找到行业真正的驱动因素,从而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来源公众号:任小姐出海战略咨询(ID:MissRenKJPP)致力于让一部分人率先看懂全球市场。

本文由奇赞合作媒体 @任小姐出海战略咨询 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采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奇赞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为你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李坤锦
李坤锦
公众号
公众号
视频号
视频号
小程序
小程序
返回顶部